【新加坡行】古蹟巡禮 - 保存於國際金融中心的歷史建物巡禮

在著名的魚尾獅公園附近,
隔著一條名為富麗敦路的馬路,
有著一棟氣勢磅礡的歷史建物。


從濱海灣金沙酒店觀景台往下俯瞰,
這棟建築物就像一座大型的堡壘一般。
這就是位於富麗敦路上的富麗敦酒店。

該地址最原始為浮爾頓堡壘,
建於 1829 年,主要用於抵禦海面上的襲擊。
直至 1874 年,堡壘讓給了郵政總局後並在 1920 年有了浮爾頓大廈的建築計劃。
浮爾頓大廈最終於 1928 年竣工,
其大樓命名來自海峽殖民地第一任總督羅伯特・浮爾頓。
大廈同時被作為郵政總局來使用。

1942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被用來做為醫院,且在日本佔領時期作為日本軍事總部。
後續 1970 至 1995 年則被新加坡稅務署進駐作為總部大樓。
最終於 1997 年由香港信和置業花了 3 億新加坡幣重新裝修成為酒店。
並於 2001 年 1 月 1 日正式營運,且命名為富麗敦酒店。

在重新裝修的過程中,建築團隊也保留了大廈外觀。
也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新古典主義建築。
內部有著非常挑高的中庭及歐式設計。

整間酒店提供 400 間客房,
另外設有 24 小時的金融中心及 15 間會議設施。
將這棟歷史不凡的古蹟以全新的面貌繼續使用下去。




接著介紹的是為在富麗敦酒店北側出入口外的橋樑,
這座橋名為加文納橋,是全新加坡唯一的一座吊橋。

吊橋於 1870 年竣工,橫跨著新加坡河。
至今仍然保留著當年的建築風貌。

這座橋為新加坡的第三座橋梁,
原名為愛丁堡橋,作為對愛丁堡公爵來訪紀念而命名,
後來以最後一任海峽殖民地首長威廉士・奧佛爾・加文納遜爵士表示尊敬而改名。
加文納家族的盾徽仍然可以在橋的兩側看到。

經過多年的歲月過去,加文納橋的載重無法跟進時代進步。
最終成為一座僅供行人及自行車通行的人行橋,
並特別標註超過 152 公斤的車輛禁止通過橋面,
此項規定也適用於家畜、馬匹等。

我與みやび造訪時,還不知道這座橋是一座古蹟。
我們只從富麗敦酒店側看到對面有賣榴槤夾心冰而興奮。
以至於錯過對這座橋更多的認識,實屬扼腕。




再來我們來介紹舊禧街警察局,
這張照片是隔著一座橋進行拍攝。
我們原本打算放棄這個景點,因為實在是太熱了。
在我們預計從克拉馬頭搭捷運離開時,遠遠就可以看到警察局的彩色身影。

舊禧街警察局啟用於 1934 年,
除了是警察局之外,也是一間收容所。
員警的家眷可以直接居住於此。

這間警察局最大的特色是它的窗戶非常的多,
共有 927 扇窗戶,且色彩繽紛。
之所以弄得如此色彩繽紛,是因為這裡雖然掛名警察局,
但實則已經是一間藝術展覽館。
建築外觀與富麗敦酒店一樣採新古典主義,
白天看色彩奪目外,夜間還會打燈,也別有一番風味。
而舊禧街警察局於 1998 年 12 月 18 日評定為新加坡國定古蹟。




最後介紹的是蘇丹回教堂,
與詹美回教堂建立時間相去不遠,
紀載上都是 1826 年竣工。

與詹美回教堂不同的是,
蘇丹回教堂當初的建築資金來自英國東印度公司。
而建立完成後基本架構一直保持不變,
僅有因為伊斯蘭的商業、文化、社區迅速發展,
於 1924 年清真寺建立一百周年重新建立一座新的清真寺,
並於 1928 年竣工。
最終於 1975 年 3 月 14 日列為新加坡國家古蹟。

這次看到的清真寺就和印象中的清真寺雷同。
蘇丹回教堂融合了馬來風格、維多利亞風格及莫臥兒風格。

其中讓人感到陌生的詞應該是莫臥兒風格,
莫臥兒風格是融合了印度、波斯、伊斯蘭及土耳其元素的建築風格,
這種建築風格有以下的特點:
1. 有著洋蔥式的大型圓頂
2. 在正門外的左右兩側會有著尖形或者馬蹄形的拱門
3. 建築本體講求對稱
4. 擁有庭院及花園
而莫臥兒建築最經典的代表就是位於印度的泰姬瑪哈陵。

將主題拉回到蘇丹回教堂,
回教堂是開放參觀的,
只是不巧的是我們拍完上面這張照片後,
回教堂就先暫時關閉謝客。
僅有穆斯林可以進入進行朝拜。
一樣是礙於天氣炎熱,我們僅有在外面的商店街稍微逛逛便離開了。



這次的古蹟巡禮還包含上一篇的馬里安曼廟及詹美回教堂,
以及我們入住的 Bliss Hotel Singapore。
但有實際走進內部的偏少。
不論是天氣因素還是宗教因素,都讓人覺得稍嫌可惜。

這應該也是新加坡系列的最後一篇文章,
至於美食的部分,像是松發肉骨茶、白蘭噶街蝦麵、天天海南雞飯這類的,
網路上相關的美食評論已經多到滿出來了,
我就不再另外撰寫。
希望這幾篇文章對於有計劃要去新加坡的讀者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