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汐止】忠順廟 - 原汐止神社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居所

忠順廟位在汐止的公園路上,
比起其他寺廟,他看起來更像一間平房。

但忠順廟在清朝至台灣光復這段期間,
經過幾次巨變,
才成為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忠順廟在清朝時期為蘇家大宅,
其主人就是汐止望族蘇樹森。
當時水返腳都稱其為蘇大老。

蘇樹森先生經營茶館致富,
也曾協助劉銘傳於暖暖駐守抵禦法軍進攻。

清法戰爭後,台灣建省,
劉銘傳成為第一任巡撫。
且因蘇大老力戰有功,
賞四品官銜。




甲午戰爭過後,
清朝戰敗割讓台灣,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抵台。
從基隆一路往南鎮壓台灣。

延伸閱讀:【基隆中正】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 - 隱藏在道路交會口的巨型紀念碑

據傳當時丘逢甲提倡台灣獨立,
並成立台灣民主國。
由當時台灣巡撫唐景崧擔任總統,
丘逢甲為副總統。

而後因日軍大軍進軍,
唐景崧率先逃離台灣,前往廈門。
丘逢甲聞訊也攜家帶眷前往廣東。

蘇大老知道此事後,
主動代表汐止一帶對能久親王獻上降書。
並讓出自家大宅當作能久親王休憩處。



後能久親王於台南戰死、或有一說是病死。
日軍開始於能久親王所居住過的地方設立神社。
蘇家大宅也因此成為汐止神社。

而原本供奉於蘇家神明廳的保儀大夫,
則先暫時請至濟德宮安放。


汐止神社建立過後,
日治時期開始推行皇民化運動,
要求台灣人參拜日本神社,而非原先信仰。
且在皇紀年 2600 年時更擴大舉辦。

所謂皇紀年是以神武天皇即位元年算起,
約是西曆前 660 年左右。

而 1940 年則是皇紀年的 2600 年,
大多神社進行改建、裝潢。
我們也能在忠順廟忠看到皇紀年 2600 年紀念的石燈籠。



最後台灣光復,
且國民政府戰敗來台。
在國民政府的去日本化運動中。
將汐止神社拆除。

相傳在濟德宮出巡繞境時,
保儀大夫神轎自己偏離回歸忠順廟址。
至此保儀大夫回到了原本的位置,
並在此建立忠順廟。


在忠順廟的題石上還能看到汐止神社的字樣,
以一種淡淡的方式訴說的過去的歷史。


而在公園路與大同路的路口,
還能看到由鋼筋混凝土製成,遺留下來的紅色鳥居。

與雲林的林內神社鳥居相較,
汐止神社的鳥居更接近日本傳統鳥居。
也很慶幸這個歷史建物有被保存下來。

延伸閱讀:【雲林林內】林內神社 - 日治時期遺留至今,橫跨整個馬路的巨大鳥居

忠順廟及汐止神社遺構皆在汐止火車站附近,
不須爬山、不須遠行便可到達。
這段歷史也相當著實有趣。
希望能藉由這次的紀錄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