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書摘】好睡:新的睡眠科學與醫學 - 不再為失眠困擾
旨在從科學、醫學、心理學、歷史和哲學等多角度探討睡眠,
並提供實用的生活練習,
協助讀者改善睡眠品質。

楊博士在書中提出,失眠並非一種疾病,
而是身心失衡的反映。
現代人過度活躍的交感神經需要透過啟動副交感神經系統來達到平衡,
而這可以透過調整呼吸方式等方法來實現。
其中有一個理論挺有趣,
作者提到大家都因過度擔心失眠,
將重心放在「失眠」這件事,
而非自己在這段夜裡其實睡得時間比失眠更長。
書中提供了 7 大心態鍛鍊,
透過7週的睡眠心態功課,
搭配 19 種日常可行的練習,
如小睡、伸懶腰、打哈欠、調整呼吸、注意飲食、曬太陽、適度運動和改善睡眠環境等,
幫助讀者恢復生活平衡,
自然找回優質的睡眠。
但有些內容過於簡化或者偏頗,
以下將舉一些關於這本書中的觀點及其對立面。
1. 失眠不是疾病,而是身心失衡的結果
前文提到,現代人過度活躍的交感神經需要副交感神經來平衡。
但從醫學角度來看,
失眠已被納入精神疾病診斷統計手冊第五版之中。
2. 半夜醒來時是正常的
書中引用一些古人會以兩段式睡眠來度過晚上,
先是前半夜,醒來後看點書、做點創作,
後半夜再繼續睡到天亮。
但頻繁的夜間醒來有著一些潛在的健康問題,
像是焦慮或壓力過高、睡眠呼吸中止症等。
並非像書中說的那樣適用於所有人。
3. 每個人需要的睡眠時數不固定
書中提到愛因斯坦、比爾蓋茲等人的睡眠時數,
有些長有些短,
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
會根據個人需求來決定。
但在大量科學研究支持下,
成人最佳的睡眠時間應是 7~9 小時。
而長期的睡眠不足已證實會影響記憶力及免疫系統。
雖然書中提到一些改善睡眠的方式,
也希望讀者對於失眠、夜間清醒等問題不要太過焦慮。
但我認為當症狀無法以外部環境來改善時,
請務必就醫請求專業醫療意見。
最後向大家提出這本書算是一本系列叢書,
作者在書中會引用大量作者的其他書籍的內容。
會在拜讀上稍微有些不解其意。
但有睡眠上的困擾的讀者還是推薦可以拜讀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