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書摘】世界盡頭的咖啡館 - 這一生,我為何而存在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是美國激勵演說家 - 約翰.史崔勒基所著。

書中描述著一位一樣名為約翰的人,
在一次旅途中做了不一樣的選擇而來到「問題咖啡館」。

而這間店最特別之處,
在於菜單上寫著三個問題:
你為什麼在這裡?
你害怕死亡嗎?
你感到滿足嗎?

而這三個問題最終可以囊括到一個概念,
「存在的意義」,後續提到時我將它簡寫為 PFE (Purpose For Existing)。

書中巧妙安排了許多發人深省的語句,
例如半夜駕車來到咖啡館的約翰,
對服務員凱西詢問說是否還能點早餐類的品項。
凱西則笑著回答說:
「比起晚餐,現在確實更接近早餐時間。」
而讓約翰點了早餐拼盤。
同時也提醒約翰
「換個角度看事情會對我們更有幫助。」

接著約翰詢問了關於菜單上的三個問題,
進而得到了 PFE 這個概念。

凱西詢問約翰的 PFE 是什麼,
並且提到,如果約翰找到答案,
就如同看到一張藏寶圖上的 X 記號。
就很難假裝沒看見,
在情感上、生理上都會想去實現那個目的,
去找到那個寶藏。



但很多人的人生大多隨波逐流,
別人做什麼我就跟著做什麼。
這樣真的能實現個人的存在的意義嗎?

凱西在這裡給了一個故事:
我在夏威夷的海邊遇見了一隻綠蠵龜,
牠輕鬆優雅的滑動鰭足。
而我為了能更靠近欣賞,
拚了命的踢動我的蛙鞋。
但即使我拼命的游,
綠蠵龜還是離我越來越遠,
直到十分鐘後,我已精疲力竭,
同時感到尷尬,自己居然追不上一隻綠蠵龜。

隔天我再次看到另外一隻綠蠵龜,
這次我選擇了觀察,
我發現當海浪從牠身上打來,
牠會順勢划得更快,
利用水流幫助自己前進。
且從來不與海浪對抗,
相反地,牠利用了海浪。

約翰聽完故事後想了一陣子,
他人的腳步,就像是海浪一般,
不論順向或逆向,你都拼了命的去游。
就等同將時間、精力放在無謂的事情上,
等到機會來了,也就是順向的海浪來時,
你已沒有心力去把握。

所以跟隨他人腳步,
有可能只是別人希望你怎麼生活,
從中篩選,找出適合你的海浪,
把握它且順著它的推力行動。



接著咖啡館的大廚麥克也來和約翰聊聊天,
並且提到了著名的商人和漁夫的故事。
有一位商人去度假,
想要遠離塵囂。
他到了一個小村莊,
在那住幾天後,
他注意到一位漁夫過得特別快樂且知足。

商人找到漁夫問他每天都在做什麼
漁夫:
我會早起和妻小一起吃早餐,然後出門捕魚。
帶足夠全家吃的魚回家,
在晚餐後跟妻子在海邊散步,小孩則在海裡游泳。

商人:
你每天都能捕到魚嗎?

漁夫:
可以,我常常捕到很多魚,又把牠們放了。
就只是單純我喜歡釣魚。

商人:
那你為什麼不多捕一些?
靠著賣魚賺大錢,買更多船、雇更多漁夫替你捕魚。
我敢保證,十年內你可以開一間國際漁業公司。

漁夫:
我為什麼要做這些事呢?

商人:
這樣就能賺很多錢,提早退休養老。

漁夫:
那我退休後要做什麼?

商人:
都可以啊,看你想做什麼。

漁夫:
那我可以和家人吃早餐、
然後出門捕魚、
晚餐後跟妻子散步的同時看孩子在海裡游泳嗎?

商人:
當然可以,但那時你的孩子可能年紀也不小了。

最後漁夫笑了笑和商人握手,並祝他假期愉快。

大多數人都像商人一樣,
將時間花在工作上,
把真心想做的事情放到退休後才做。
而不是發現真心想做的事情時,
就立刻去做。
為什麼我們要花這麼多時間,
等待未來再做自己想做的事?
而不是現在就做呢?



或許真有一些現實層面的問題,
阻擋了你真心想做的事情。
但同時也把時間浪費在自己並不在乎的工作,
買一些也不是真心喜歡的東西來補償自己,
進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的內耗。

直到這裡,
我們都還在探究菜單上三個問題中的第一題而已。
但可惜的是,
書中探討第二題及第三題的篇幅相當的少。

簡而言之呢,
害怕死亡的人,都是沒有去找尋自己 PFE 的人,
他們害怕未來的某一刻就再也沒機會了。
他們害怕的不是死亡,
而是死亡到來的「那一天」。

而感到滿足呢?
必須得先找到你的 PFE,
不僅止於找到、知道。
知道自己為何而存在,也真正開始為之努力,
就能夠得到滿足。



而故事的最後,
約翰向麥克及凱西提問,
該如何找到自己的 PFE。
凱西則叫約翰回家等待,
下個月的七號就會收到包裹,上面打了個紅色蝴蝶結。
答案就會在裡面。

才怪!

有太多的人,
問了問題,想知道答案,
卻希望是其他人事物來告訴他們答案。

我們必須憑著我們的自由意志去尋找答案,
尋找答案的過程也必將掌握在自己手中。

提出問題,確實已經邁出第一步,
但不能邁出一步後就在原地等答案。
可以藉由冥想、聽喜歡的音樂,關注自己的思緒被帶往何方等等。
也能和人討論,
有各式各樣的方法來獲得指引。
至於哪一種最有效也是因人而異。



這是一本簡短而易讀的書,
但其中想傳達的訊息卻是非常的巨量且衝擊。
我也是拜讀到第三次後才能整理出這樣的心得。
比較可惜的是書中僅對於 PFE 有著比較深的著墨,
對於害怕死亡及感到滿足的篇幅較少。

面對死亡的這部分,
讓我聯想到近期有一部由綾瀨遙主演的「孤獨死又怎樣」。
雖然算是題外話,
但日劇在題材上的選擇也是非常的前衛呢!

最後一樣是推薦本書給有點迷茫,
日復一日不知道自己在幹嘛的讀者們。
為自己的 PFE 找出答案且為之努力,
共勉之。
  1. 留言發表個人論述,應由留言本人負責,且不代表本站立場。
  2. 內容不得涉及廣告、毀謗、謾罵、恐嚇、侵權、非法、色情、人身攻擊、用詞不當或偏離主題。